1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產銷累計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產銷量再創新高,繼續保持在3000萬輛以上規模。其中,新能源汽車繼續快速增長,年產銷首次突破1000萬輛,銷量占比超過40%。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對高性能動力電池的需求不斷上升。據記者梳理,多家車企把半固態電池和全固態電池作為未來技術發展的關鍵方向,以此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充電速度和環境適應性等。例如,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標在2026年完成全固態電池開發。
“高鎳和超高鎳作為半固態電池和全固態電池核心材料之一,將會持續放量。”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鎳和超高鎳材料能夠大幅提升半固態電池和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顯著增加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從安全性來講,相較于部分傳統材料,高鎳和超高鎳材料在特定條件下能更好地維持電池結構穩定,降低熱失控風險。
高鎳和超高鎳材料除了應用在半固態電池和全固態電池以外,在航空航天、醫療等領域均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布局高鎳和超高鎳材料產業。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年產3萬噸高鎳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已經竣工,為了滿足全球客戶的新增需要,公司計劃將年產3萬噸高鎳動力電池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的產能由3萬噸擴大為5萬噸。
廣東芳源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可生產固態電池用的高鎳三元材料,目前已達到噸級出貨量。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強各項產品的產供銷建設,提升產能利用率及自身盈利能力。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提前把目光投向了鎳資源。例如,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7月份稱,公司已在印度尼西亞建立四大鎳原料產業基地,建成及在建產能規模達20萬金屬噸。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高鎳以及超高鎳材料的生產技術門檻較高,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應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優化高鎳和超高鎳材料的性能,提升產品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環壽命,以滿足市場對高性能電池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關注上下游產業鏈整合,確保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并降低生產成本,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