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6年,作為鋼鐵大國的中國,粗鋼產量雖沒有延續2015降勢,不降反升。但在鋼價上漲趨勢帶動下,國內許多鋼鐵企業重新復產的情況下,粗鋼產量略微上升仍是國家供給側改革,削減過剩產能的不易成果。
2016年2月1日,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正式開啟了環保元年的去產能之路。11月起嚴查中頻爐“地條鋼”在各區域開啟圍剿大幕。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做出的解釋,“地條鋼”是指以廢鋼鐵為原料,經過感應爐等熔化,不能有效地進行成分和質量控制生產的鋼及以其為原料軋制的鋼材。廢鋼不幸躺槍,廢鋼市場在此事件下急速降溫,提早離市過年。
2017開年,五部委下發通知嚴厲打擊違法生產和銷售“地條鋼”行為,6月底前依法全面取締生產建筑用鋼的工頻爐、中頻爐產能。鋼鐵去產能之下的廢鋼市場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一、廢鋼料型差異化,價格漲跌不一
市場最直接的反映必然是價格,作為風向標的沙鋼今年的廢鋼采購價格就出現了分類定價,漲跌幅不一的做法。市場上更是出現了船板、鋼板等邊角料高價難采。冷軋板,刨花低價無人采的近況。
據mysteel調查:中頻爐產能約有1.2億噸,8000萬噸來至于廢鋼。圍剿大幕開啟之后廢鋼市場原本中、工頻爐愛用的冷軋沖料,如汽車板散料、矽鋼片、刨花等料型一時間銷售渠道受阻,短期內難以跟上鋼價漲幅。而船板、鋼板等單重較大的邊角料,一直是轉爐煉鋼的首選,加之目前廢鋼價格處于低位,各高爐配轉爐企業都加大了轉爐廢鋼的配比量,從原來的8-10%提高到了13-15%。船板、鋼板等邊角料自然一路上漲。
二、大廠掌握主導權廢鋼流向高附加值企業
自2016年四季度起,行業環保嚴查,很多生產建材的小廠就陸續減產、停產。往年開春補庫,小廠大廠之間為了搶貨,漲價是此消彼長。部分大廠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避開采購中頻爐愛用的廢鋼料型。
但今年在成品鋼材大幅拉漲的情況下,廢鋼價格的上調依然是較為平穩,甚至部分料型還不漲反跌,而且基本是大廠主導。說明生產建筑用鋼的中頻爐企業的關停,給精密鑄造企業、大型鋼廠的轉爐煉鋼廠、高附加值產品生產企業在廢鋼采購上有了更大主導權,讓優質廢鋼物盡其用。
三、廢鋼進口量連續5年下滑再提廢鋼出口
2016年我國的進口廢鋼數量再次下降至216萬噸,相比2009年的1369萬噸,降幅84%。這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廢鋼價格遠遠高于國內,國內廢鋼價格常年倒掛,無法實現大量進口導致。
“既然進不來,那為什么不往外出?”不止一次被客戶問及廢鋼出口問題。特別是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廢鋼價格漲幅不及鋼價,加之國內中頻爐廠的關停,廢鋼資源的供需失去平衡。使得即使廢鋼出口關稅高達40%,仍有商家在時刻關注。
截止到2016年我過的廢鋼積蓄量已超80億噸,隨著車輛、設備、家電等報廢高峰期的臨近,如果國內的煉鋼設備不能及時轉型,一旦國際廢鋼價格繼續上漲,廢鋼資源有可能出口外流。
工業化的進程使得鋼鐵積蓄量在不斷增加,而鋼鐵去產能的進程也越來越迫切。縱觀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進程,早期的歐、美、日也同樣經歷了去產能的劇痛。他們也基本上以政策和市場調控兩種手段。
中頻爐成壓減產能首選,使得國內廢鋼市場或將較長一段時間處于低迷走勢。但據相關部門預測至2035年中國高爐數量將減少500多座。高爐數量的減少和鐵水產量的進一步退出,勢必將逐步提高中國電爐鋼比和廢鋼消耗量。廢鋼鐵行業的發展前景,在環境保護以及減少資源浪費方面存在優勢仍將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