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有色品種中的“新貴”,錫價自2016年四季度強勢沖擊每噸15萬元后,便開始長達一年半的高位橫盤格局,且內外盤走勢分化較大。究其根本,全球供應收緊但國內庫存高企是造成錫價外強內弱的主要因素。不過,隨著錫礦加工貿易的增長以及出口關稅的取消,未來國內錫礦流出海外市場增多,將極大緩解國內供應過剩的壓力,錫價有望突破振蕩平臺躍升新高度。
政策緩解庫存壓力
自2008年以來,中國開始對錫錠征收10%的出口關稅。同時,不少錫深加工產品取消出口退稅或降低出口退稅率,使得很大一部分國內錫產品退出國際市場,國內錫市場供給過剩。但自2017年初,國家正式取消精煉錫出口關稅,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內錫錠流入國際市場。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1月中國精煉錫及合金出口量568噸,幾乎為2016年全年出口總和。2017年全年累計出口精煉錫及合金2181噸,同比劇增196%。毫無疑問,關稅取消政策有助于扭轉國內連續5年的供應過剩現狀,從而修正國內外錫價倒掛嚴重的情況。
另一政策變動,就是2017年4月份商務部允許云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展錫精礦加工貿易。這是對錫行業唯一一家企業發布的特許政策,市場對此解讀為國際錫市供應短缺格局將大幅緩解。因此,消息一出,內外盤套利操作激增,倫錫開啟連續下跌模式,僅4個交易日跌幅近10%。ITRI表態這一政策變動將促使更多國內企業從較為封閉的自給自足狀態轉向更多機遇與挑戰的國際貿易市場,有助于增強以云錫為代表的國內錫企對國際市場價格的話語權,拓展國際市場份額,提高我國錫產業的國際地位。
礦石原料供應緊缺
中國錫資源儲量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云南、廣西和湖南更是中國最大的產錫基地。但近兩年由于國內環保限產頻出,錫礦主產地一直處于生產不穩定的狀態,產出很少。以2017年為例,4月中央環保組進駐湖南,恰逢檢查期間當地發生重大煤礦中毒事故,導致所有礦山停產接受檢查,影響持續數月,當地錫礦價格也隨之一路拉漲。7月云南個舊地區二氧化硫超標導致當地冶煉廠全部停產。作為“中國錫都”,個舊冶煉廠停產消息釋放也助推錫價輕松追平年內高點。除了環保限制,制約錫產量還有礦山資源枯竭等因素,云桂湘等錫礦主產區近幾年勘測均沒有新的突破。從開發利用資源來看,已經逐漸進入萎縮狀態,在產礦山品位和儲量都出現明顯下滑。總體來說,國內錫礦供給集中度不斷提高,未來增量有限。
國外錫庫存為歷史最低水平
2017年全球錫市短缺3000萬噸,預計2018年繼續擴大至7000萬噸。全球供應缺口主要集中在海外,LME錫庫存年內降幅近70%至1700噸水平,也已是歷史最低水平。像印尼秘魯等傳統產錫大國,由于缺乏新項目投產,近年來產量均出現明顯下降。緬甸作為除中國印尼之外的第三大錫產國,過去四年錫產量增長逾十倍,占全球錫礦供應逾10%,但大量出口消耗掉了該國過去幾年的庫存積累。2017年全年國內進口緬甸錫精礦共計29.25萬噸,同比降幅高達24%,也證實了緬甸錫礦減產的事實。據調研估計,2018年緬甸錫礦產量將從6.5萬—7萬噸量級再降至4.2萬噸左右,屆時供應趨緊對于錫價支撐將會很明顯。
年后錫價走勢較弱,近月大幅貼水,主要由于去年四季度緬甸雨季因素消除、錫礦出口發貨維持在較高水平,礦石供應較為充裕所致。但隨著已有存量的持續消耗、全球供應缺口的持續擴大以及國內過剩局面的逐步緩解,錫價存在較強基本面支撐。歷史價格水平來看,國內錫價最高達21萬元/噸,倫錫也曾漲至3.3萬美元/噸。目前價格仍處于洼地水平,因此堅定看好錫價未來表現,低位投資策略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