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一種經濟行為模式,循環經濟,首先萌芽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現已得到全世界的廣泛響應。由于全球范圍內的資源緊張和環境保護需要,再生資源產業已被視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廢紙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回收與利用對節約纖維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節省能源、發展循環經濟等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僅是在中國,其回收利用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廢紙纖維是一種可以反復回收利用的綠色造紙原料資源,廢紙制漿不需要再使用木材或其他植物原料制漿來提取植物纖維,整個生命周期都是綠色環保的。
相比于原生漿的生產過程,以廢紙制漿更加簡單,更節水、更節能、資源消耗量更少、污染物排放量更低。而采用木材或稻麥草等其他非木材纖維原料,從原料培育到采集,其周期及所需社會資源均遠遠大于以廢紙造紙。因此,全球制漿造紙工業選擇廢紙作為原料并不僅僅是出于經濟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對資源節約、節能環保等因素的考慮。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深度挖掘廢紙的應用范圍,一些國家政府采購要求辦公用紙必須是以廢紙為部分原料的再生紙,有些國家甚至以廢紙為原料生產衛生紙。如日本2013 年衛生紙的廢紙利用率高達53%。紙基包裝材料更是具有綠色環保、輕便等特性,而廢紙是其主要原材料。可見廢紙經過適當處理都會成為可利用的資源。
1 全球廢紙回收量穩定增長
強勁的廢紙需求拉動全球廢紙回收量平穩增長,2016 年全球廢紙回收量為24219 萬t, 比2015 年增加了149.7 萬t ;廢紙回收率為58.6%,與2015 年持平。2007—2016 年全球廢紙回收情況如圖1 所示。回收廢紙的來源地高度集中,主要是亞洲、歐洲、北美地區。2016 年亞洲廢紙回收量為9973 萬t,回收率為52.8% ;歐洲廢紙回收量為6665 萬t,回收率為67.6% ;北美地區廢紙回收量為5197 萬t,回收率為68.0%。3 個地區廢紙回收量合計為2.18 億t,占全球總廢紙回收量的比例高達91%(見圖2)。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其他地區廢紙回收量較少,合計占比雖不足全球總廢紙回收量的10%,但較2015 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 全球廢紙利用量持續增加
2016 年全球廢紙利用量為24189 萬t,比2015 年增加了180.7 萬t ;廢紙利用率高達58.9%,與2015 年持平。2007—2016 年全球廢紙利用情況如圖3 所示。廢紙的利用地區也主要集中在亞洲、歐洲、北美地區,其中亞洲占比最大,達54%(見圖4)。
3 廢紙資源支撐全球造紙工業快速發展
全球范圍內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造紙產業的迫切要求,使得加強廢紙回收與利用成為全球造紙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廢紙的循環利用促使制漿造紙的纖維原料結構不斷變化,顯著降低木材等纖維資源的消耗。分析全球紙漿產量、廢紙回收量、紙及紙板產量的變化可以清晰地說明這一點,近年全球紙漿產量并未隨著紙及紙板產量的增加而增長,基本保持穩定趨勢,而廢紙資源的回收利用呈逐漸增長態勢,并成為支撐全球造紙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纖維原料來源。
4 廢紙需求強勁、供應量增長空間有限
4.1 全球廢紙需求強勁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具有綠色環保及成本效益優勢的包裝紙及紙板等紙質包裝材料的需求量保持持續增長。其中,包裝紙及紙板產品結構中占比達70% 的瓦楞材料(瓦楞原紙和箱紙板),在全球紙及紙板產量中的占比高達40%。2016 年全球瓦楞材料生產量16144萬t,比2015 年增長2.31%,占全球紙及紙板總生產量的39.29% ; 消費量16083 萬t, 比2015 年增長2.17%,占全球紙及紙板總消費量的38.89%。目前全球的瓦楞材料產品的纖維原料結構中,廢紙漿的占比高達80%。因此,受瓦楞材料需求持續增長影響(見圖6),未來全球廢紙需求量仍將持續增加;其次,一些國家為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不斷加大廢紙利用力度,尤其是中國、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廢紙需求量近年快速增加。
因此,整體上廢紙需求強勁,未來國際市場的廢紙供應將更加緊張。
4.2 可回收量有限,供應量增長放緩
紙張消費量決定回收量。隨著電子商務、電子媒體、電子政務等的發展,部分紙及紙板作為載體的功能被替代,導致新聞紙、印刷書寫紙等文化用紙全球消費量有所下降,這可以從美歐等一些發達國家紙及紙板消費數量及品種結構所發生的變化得到證明;其次,隨著各國廢紙回收體系的完善和回收率的提高,全球平均廢紙回收率增長速度將趨緩,越來越接近理論極限值,廢紙回收量增長潛力有限;另外,在全球紙及紙板產品消費結構中,除瓦楞材料類包裝紙外,生活用紙及特種紙已逐漸成為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生活用紙、特種紙(如建筑用紙、卷煙紙等)等紙及紙板產品具有不可回收性,因此在全球紙及紙板消費量增長趨緩的情況下,可供回收的廢紙量增長有限。
我國的廢紙回收已接近可回收量的極限。由于生活用紙、卷煙紙、特種紙及紙板、工農業配套用紙、圖書館、檔案館和家庭的沉淀、出口商品的包裝和說明書及標牌等隨產品夾帶出口而無法回收,我國每年國內可產生的廢紙量只占紙張消費量的一半左右,不足6000 萬t,而實際回收量已超過5000 萬t,能回收循環利用的已基本回收,再進一步提高已無可能。
5 不同經濟體間的廢紙資源再平衡
紙及紙板消費水平與區域經濟及消費水平息息相關。因此,由于地區間經濟發展及消費水平的不平衡,導致不同區域間的廢紙資源存在巨大差異,主要向經濟發達國家及地區聚集。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 表觀紙及紙板消費量。2016 年,全球人均表觀消費量為56.5 kg。其中,北美地區和歐洲人均表觀消費量較高,分別為212.7 kg 和116.6 kg,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非洲人均表觀消費量僅為7.7kg。如比利時、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的年人均紙及紙板表觀消費量一直都在200 kg 以上,其中比利時超過300 kg 以上。② 區域間存在貿易差。部分紙及紙板產品的進出口以及以紙包裝材料為主的紙制品隨商品被進出口,這部分產品主要是由制造國向消費國轉移,而消費主體主要是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及地區。以制造大國中國為例,據估計,近來中國每年隨產品出口的紙及紙板材料就達到近3000萬t。
基于上述分析,經濟國際化和貿易全球化使得一些以制造為主的國家及地區生產及消費的紙及紙板產品因出口而無法在本國境內回收,只能跨境在貨物凈進口國如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及地區境內回收,而制造國又是纖維資源需求比較大的國家及地區。這樣就出現廢紙資源供應與需求的區域間不平衡。美國等消費大國國內回收的廢紙,除部分供本國消費外,其余部分則以貿易出口的形式回流到中國、德國這樣的制造大國。因此,全球范圍內的廢紙貿易在很大程度上屬于資源的回流及再平衡,而并非所謂的垃圾轉移。
目前,廢紙作為一種再生纖維資源,其貿易量穩步增長,2016 年全球的廢紙貿易總量為5875 萬t,占全球總廢紙利用量的24.3%。其中,北美地區是最主要的廢紙凈出口地區,亞洲是最主要的廢紙進口地區。2016年廢紙凈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進口量較大的國家有中國、德國及荷蘭等。
美國、日本、德國、荷蘭、英國等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廢紙的資源化利用,根據需要,每年會不同程度地進口一定數量的廢紙(見表1)。其中,花園式國家荷蘭,每年的廢紙進口量基本都在300 萬t 左右,從數量上相當于其紙及紙板的生產幾乎全部使用進口廢紙。附表列出了2016 年主要工業國家廢紙分品種貿易情況和回收利用情況。
作為全球第一大廢紙資源化利用國的中國,與美國、德國、荷蘭等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對進口廢紙的質量控制更加嚴格,已于2018 年全面禁止進口混合廢紙,而2016年混合廢紙的進口量在美國、德國、荷蘭總廢紙進口量中的占比分別高達28%、34%、68%。
6 廢紙是關系到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資源
以利用廢紙量最大的包裝紙板為例,包裝紙板是生產紙箱的原料,廢紙的回收和貿易決定了廢紙的循環量和包裝紙板的質量,現代社會發展到今天,紙箱已在人們經濟生活中無處不在,且沒有可替代的產品,多數商品即使有紙張、玻璃、塑料、金屬等包裝,但仍需要外包裝紙箱,將外包裝變為規整的方形,才能堆積碼盤后裝入汽車和集裝箱,以便于集裝箱運輸、短途搬運、郵政快遞、倉儲和零售等。如果因廢紙不足造成包裝紙、紙包裝箱短缺,工農業產品將難以承受反復的汽車、火車、輪船、倉儲、快遞等搬運并且保持較低的破損率,甚至產品出不了工廠。沒有紙包裝箱中國的多數商品將難以滿足國外的運輸倉儲等要求,有些商品將難以擺上國內外的貨架,甚至將影響“中國制造”商品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對中國輕紡產品、機電產品、農產品、文化產品、電商快遞等產業造成重創,導致國內上述產業大片企業停產,影響大量人員就業,影響社會穩定。因此,廢紙回收、貿易和利用的重要性應當得到全社會上下的充分了解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