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部援藏工作部署和要求,通過加大經費、儀器設備投入,選派精兵強將掛職援藏,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項技能培訓等工作,為提高西藏自治區環境監測能力和技術水平,促進自治區環境保護跨越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按照環保部援藏工作要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嚴格把關,積極選派政治素質好、綜合業務能力強、科研技術水平高且年富力強的同志援藏,先后有3名同志掛職西藏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兼總工程師。
在西藏自治區環保廳領導支持下,他們弘揚和傳承“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充分發揮自身技術特長和優勢,扎實推進自治區環境監測各項工作。
完善監測網絡建設,不斷提升環境監測能力
“十二五”期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配合環境保護部向中央財政申請西藏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資金3905.67萬元,重點支援西藏自治區地表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城市環境空氣新標準自動監測和地市、縣級監測站標準化能力建設。
援藏干部把落實使用好能力建設資金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指導完成6個地市級空氣自動監測站的建設。保證自治區7地市18個國家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站按時與總站聯網并發布空氣質量實時監測數據。指導完成納木錯背景站與當杰區域站的建設、驗收和運行,實現對高海拔典型地區空氣本底情況的動態監測,納木錯站成為首個通過國家背景空氣監測網二期建設項目驗收的子站。指導調整優化自治區水環境監測網,確定“十三五”國家水環境監測網在自治區內增設到46個斷面,建設1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指導完善區級及以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首次布設自治區區控水質監測斷面、縣控監測斷面。
重點開展水氣土監測,完成國家環境監測任務
“十二五”期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委托西藏自治區監測站開展國家網地表水監測、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空氣自動監測,國家空氣質量背景站、農村站運行及生態環境監測,共撥付西藏自治區網絡運行費1060.4萬元。
為完成國家監測任務,按照國家環境監測方案,援藏干部重點指導開展對水、氣、土的環境質量監測,同時,還開展了對生態、噪聲、污染源、典型區域、重大基礎設施等的環境質量監測。
為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他們還組織實施跨(省、市)界水體水質聯合監測,開展拉薩河城區段專項監測等,滿足對環境管理的新需求。
強化監測質量管理,保證數據及時準確
援藏干部始終把數據質量是監測工作生命線的理念貫徹到工作中,推動地級以上監測站實驗室資質認定。自治區站順利完成實驗室資質認定復評審。同時通過國家級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達標驗收,達到國家西部地區一級站建設標準。指導地市級站通過實驗室資質認定復評審。拉薩、日喀則、山南、昌都、那曲、阿里6地市站通過首次評審,林芝市站通過首次復評審。
各地市監測站實驗室資質認定覆蓋水、氣、聲三類,平均項目數44項、平均方法數58個。地市監測站全部通過實驗室資質認定,開創了自治區監測工作新局面,對自治區落實環境質量管理具有里程碑意義。嚴格落實人員持證上崗考核,組織區站人員持證上崗考核申報與自考認定。區站技術人員共計55人次申報6類、1216項次通過考核。首次組織了自治區環境監測技術競賽。
加強監測技術培訓,提高監測人員技術水平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認真落實環境保護部“十二五”援藏規劃,通過開展技術培訓、跟班實訓、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提高西藏自治區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在培訓人員數量和經費上向自治區各級監測站傾斜,先后培訓西藏自治區環保廳、環境監測中心站、拉薩、那曲、林芝、日喀則、山南、阿里等監測站技術人員160余人次。連續3年專項舉辦實驗室分析技術實訓班,重點加強對西藏地市級、縣級監測站技術人員實驗室分析儀器使用和質量保證等方面的培訓;同時,接收自治區中心站技術骨干來總站跟班學習實驗室分析技術,指派導師專門指導,教授經驗。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選派多名專家為自治區環境監測高級研修班進行授課。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為自治區各級環境監測站免費發放總站編制的“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技術教學參考片”光盤和《全國環境監測培訓系列教材》,幫助自治區監測人員更好地自學監測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