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當來到耿車鎮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的一家服裝廠時,幾十名工人正在為一批出口歐洲的睡衣訂單不停地忙碌著。畫面中這位正在做縫紉的人名叫蔡男男,今年六月剛到廠里來上班。
“現在在這里面干我非常滿意,因為工資也高,同事相處起來也比較融洽。我現在的工資四千多塊錢一個月。”工人蔡男男說。
蔡男男以前一直靠加工廢舊塑料維持生計,在今年初取締廢舊塑料加工行業后,蔡男男第一時間來到鎮里的這家服裝廠上班。原來,我市出臺的《市政府關于引導廢舊物資回收加工行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規定,對原廢舊物資回收從業人員領辦、創辦企業并吸納原廢舊物資回收從業人員中就業援助對象就業的,按照每吸納1人3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創業帶動就業補貼。
“第一批我們是培訓了三十口人,現在留下了有二十四五個,我們到年底應該能拿到七萬五千塊錢左右,對企業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減輕企業一部分資金壓力。”江蘇啟旭制衣負責人馬栓說。
政府的補貼,不僅針對這些二次就業的轉型人員,對于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從業人員轉型創辦工業企業,并落戶各園區的,還實行租金“兩免三減半”政策。作為有著20多年廢舊塑料加工經歷的苗春,第一時間轉型改做成品塑料加工。
“現在正常市場是七八塊錢一平米,四千平米是三十幾萬,兩年就是將近七十萬,后三年免半,也還有七八十萬。這五年當中有一百多萬租金就免掉了。”宿遷優正塑料制品負責人苗春說。
《意見》還明確,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廢舊物資回收加工轉型升級企業和新注冊成立的工業企業,分別按照設備投資額的6%、8%、10%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150萬元。對在一定范圍內從事電子商務,并達到一定交易額的,給予不超過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目前全鎮轉型戶創業就業熱情高漲,他們思想很穩定。已經投入到一個全新的生活狀態當中去。”宿城區耿車鎮人大主席白小軍說。
不僅如此,《意見》還對創業人員給予20萬元以下小額貸款并免除擔保手續,屬于合伙經營的企業,人均貸款最高可達20萬元,總額度最高可達100萬元。自今年3月1號廢舊物資非法回收加工整治工作進入綜合整治階段以來,截至目前,全市轉移就業人口2萬多人,轉型升級加工戶達3300多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