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體育又迎來了新的壞消息。
我們獲知,位于五棵松的樂視體育中心將迎來新冠名商:“樂視體育生態中心”即將摘牌,接盤者是騰訊(或名“騰訊微賽中心”)。雖然樂視體育官方人士向品玩表示,他們已經向場館運營方華熙國際交了錢,但消息人士稱,拖欠應付款只是華熙換冠名商的原因之一。樂視獲得冠名權之初承諾的“智能化場館計劃”被一拖再拖,令華熙相當不滿。“不誠信。”業內人士批評道。成立于2015年11月,曾獲華人文化,騰訊、中國文化產投基金、君聯資本等A輪2.65億元融資,估值超過12億元。主營業務為體育票務。從這個角度來看,微賽入駐也正得其宜。而在“樂視體育生態中心”官網上,雖然還掛著3月20日樸樹“好好地Ⅱ”巡回演唱會預告,但這只是運營方給樂視和賈躍亭面子而已。“樂視資金短缺,賈躍亭也東挪西借,運營方是不想造成太多影響,所以目前沒有摘牌。”一位熟知場館運作的人士告訴PingWest品玩,“固然不排除這是華熙故意放出消息激將,但這種可能性也不大。”
看來,大概率的摘牌,將是最近兩年風頭正勁的樂視體育遭遇的另一樁尷尬事件。
都是缺錢鬧的
不到十年這座位于北京西部的體育館冠名權之變,可以寫成一部有趣的“五棵松體育館變形記”了。
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新建場館之一,五棵松體育中心在奧運會之后一度遭遇運營困境,但自從2011年開始,五棵松體育中心迎來了第一個冠名機構: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官方并未宣布此次冠名金額,但難以掩蓋這次合作的重大意義:五棵松體育中心成為唯一一家商業冠名的北京奧運體育場館。
2015年底,萬事達試圖對五棵松體育中心進行冠名續約,但有業內人士稱,當時風頭正勁的體育出價更高,于是場館投資與運營方華熙國際宣布,從2016年1月1日開始,“萬事達中心”將易名“樂視體育生態中心”,為期五年。與第一次冠名一樣,無論是華熙還是樂視方面,都沒有公布“比萬事達更高”的樂視體育,到底用多少錢擊敗了萬事達。
不過,當初躊躇滿志拿下冠名權的樂視體育,不到兩年即宣告合作結束。一位知曉內幕但要求匿名的人士告訴PingWest品玩,“樂視體育生態中心”之所以要被摘牌,“都是沒錢給鬧的”。
因為沒錢,樂視體育失去了太多
過去半年間,每當樂視體育陷入版權和欠款糾紛,樂觀人士就會表示,樂視體育B輪80億元融資足夠支付這些欠款。不過一而再、再而三地曝出欠款新聞,就令問題沒那么簡單了。
2016年初,在一番競價之后,樂視體育終于入股北京國安,不過因為樂視“困難”,原定1億元的一年期冠名費,僅付了5000萬即中道而止。而在控股問題上,樂視并不愿預付20億元保證金,這導致雙方在半年后爆發糾紛,雖然樂視和國安都在竭力外界澄清“雙方沒有矛盾”,但種種跡象表明,這些辯白不過是欲蓋彌彰。最終,國安與樂視的合作在當年10月宣告破裂。此時,距離樂視體育完成80億元B輪融資,估值215億元剛過了不過半年。
就在2月底到3月初,樂視體育也失去了中超亞冠的獨家新媒體轉播版權。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體奧動力正是樂視體育B輪融資的出資方之一,但在錢的事情上,一碼歸一碼,樂視體育欠了亞足聯1.8億元,就要轉播方掐斷信號,付不起版權費,版權方就要轉賣給PPTV聚力。
而樂視體育的“裁員優化”措施更是引發諸多爭議。
樂視體育的“缺錢”,只是整個樂視系公司資金短缺的一個縮影,只不過因為體育行業花費極高,導致快速擴張的樂視體育現金流過早出現捉襟見肘的窘況。如今曝出摘牌傳聞,也不足為奇。
戰略收縮:絕非樂視體育本意
高昂的版權費是樂視體育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的重要原因,但事實上,正是因為樂視體育等互聯網平臺的瘋狂追逐,才導致了體育賽事內容獨家版權價格的飆升,樂視體育董事長雷振劍也曾說過,目前版權價格存在泡沫。
但無論賈躍亭還是雷振劍,都不是在版權內容面前輕易罷手的人。從接連失去獨家內容轉播權,到失去場館冠名權,一系列“收縮”式的舉動并非沒有端倪——細心的媒體注意到,孫宏斌在1月17日融創中國投資樂視的投資者電話會上曾表示:
體育今年就不用買中超了,中超十幾個億我覺得沒有意義,不買中超就挺好的,或者其他的貴的就少買點,一年有一萬場直播,沒有中超也沒關系。
而樂視體育與中超、亞冠版權方的版權費用糾紛,在孫宏斌言論發表之后出現加速解決的跡象,一個多月之后,雙方一拍兩散。至此,事態發展越來越明顯:樂視體育乃至整個樂視網的命運,都可能因為地產商人孫宏斌的一句話而發生改變。
接下來,樂視將有更多部門的命運將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