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眾安保險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當日晚間,眾安保險披露了其招股書。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眾安保險擬募集資金或在12—16億美元,其中約50%為基石投資份額。眾安保險上市保薦投行為摩根大通(主辦投行)、瑞士信貸、瑞士銀行以及招銀國際;財務審計機構為普華永道。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眾安保險正式成立,為第一家獲批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2017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眾安保險前五大股東分別為螞蟻金服(16.0403%)、騰訊(12.0907%)、平安保險(12.0907%)、加德信投資(11.2846%)、優孚控股(7.2544%)。
眾安保險官網顯示,成立三年多來,眾安保險已形成核心優勢:產品設計基于場景定制;定價基于互聯網大數據;銷售則無縫接入場景;理賠服務實現高度自動化。
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上漲49%
眾安保險2016年年報顯示,其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4.1億元,同比上漲49%,主力險種包括退運險、意外傷害險、保證險、健康險、責任險、信用險、貨運險、家財險。
具體而言,2016年,意外傷害險同比增長247.00%,保證險同比增長14.35%,健康險同比增長1476.92%,責任險同比增長128.40%,信用險同比增長98.08%,貨運險同比增長268.75%,退運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8.01%,家財險同比下降55.88%。
其中,退運險出現下滑。2016年,退運險實現保費收入11.94億元,2015年為12.98億元,同比下降8.01%,這與參與退運險主體增加、市場競爭激烈有關。
意外傷害險、健康險、責任險、貨運險等漲幅居前。值得一提的是,健康險是增長最快的險種,保費收入達到2.05億元,同比增長1476.92%。2015年,眾安保險健康險保費收入1300萬元。這種爆發式增長,既與眾安保險健康險基數低有關,也與其推出的號稱“國民醫療險”的產品“尊享e生”短期醫療險有關。
此外,2016年,眾安保險意外傷害險實現保費收入近9.82億元,同比增加247.00%,成為公司第二大險種。目前,眾安保險官網提供多款意外傷害險,在傳統的個人、成人、私家車駕駛員、交通工具意外傷害險的基礎上增加了老人、健身、公共交通場所等意外傷害險。
不過,眾安保險雖然保費收入呈現增長態勢,但是凈利潤卻并不理想。2016年,眾安保險實現凈利潤937萬元,同比下滑近80%。
從前述險種承保利潤來看,“其他”一項承保利潤下降最為嚴重,虧損2.58億元;意外傷害險盈利0.46億元;保證險盈利2.31億元;健康險虧損0.52億元;責任險虧損0.93億元。此外,眾安保險投資收益降至不足億元,同比下滑82%。
巨頭背景吸引投資者
2013年,眾安保險由螞蟻金服、騰訊以及平安保險三大行業巨頭共同發起。2015年,成立僅17個月的眾安保險獲得近60億元的A輪融資,新增摩根士丹利、中金、鼎暉投資、賽富基金、凱斯博5家財務投資機構。
眾安保險在其官網表示,“作為全球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也是一家以技術創新帶動金融發展的金融科技公司。”最初,眾安保險從解決退貨糾紛的退運險起步,在電商場景中創造了眾樂寶、賬戶安全險等產品。此后,眾安保險快速切入其他場景,目前,眾安保險已經連接180多個生態合作伙伴,為互聯網經濟生活提供一整套風險解決方案。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互聯網保險公司無法設立線下機構的要求,看似實現了輕資產,實際增加了渠道成本,如在車險上便始終難以實現突破。
一些券商分析報告稱,雖然互聯網保險的盈利模式還未成型,但是鑒于互聯網保險滲透率不斷提高,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了運營效率,長期來看在費差方面能給企業帶來正向利潤流入。此外,未來有望借助其豐富的合作場景,實現負債端的低成本高速的客戶拓展,進而提升盈利能力。
金融+科技抬升估值水平
奧緯咨詢的預測顯示,中國保險科技市場未來5年將實現快速增長,預計2020年全國保險科技相關保費收入將突破1.1萬億元,相較 2015年約2500億元的市場規模增長3倍以上。增長的動力一方面來自于網銷和技術驅動的產品升級,另一方面來自于為滿足網上生態系統新型保障需求產生的創新實踐。
巨大的市場潛力,為眾安保險這類科技金融公司上市提供了更好的估值基礎。
傳統的估值方法有兩種,一是按市盈率、市凈率等指標的相對估值法,另一種則是按照公司資產的未來預期收益進行折現的絕對估值法。不過,在互聯網行業,尤其是高科技和高成長性的企業對此并不完全適用,資本對高科技的偏愛體現在估值中。
金融科技企業具有“金融”和“科技”雙重屬性,在估值問題上,金融科技企業的定位問題十分關鍵。一些投行人士介紹,相比于參照金融類企業的估值,參照科技類企業的估值要高出一兩倍。前者在美國市場的市盈率為10倍左右,香港市場為10-15倍,科技類企業的市盈率一般會達到30倍以上。
另外,國內的科技金融公司中,估值突破1000億、500億和100億的公司數量分別有2家、3家和9家。螞蟻金服以4827億元的估值位居首位。平安集團旗下的另一家企業陸金所估值1169億元,為第二大金融科技企業,排在第三位的即為眾安保險。
眾安保險相關人士表示,眾安保險是國內首家把所有的核心系統及業務系統搬上云的保險公司,其云架構具備可擴充、可彈性的特點,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此外,眾安保險成立了眾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眾安科技不僅在技術上面服務于眾安保險,也將內部已經成熟的技術對外輸出。
不過,隨著金融科技熱度的不斷上升,新的保險科技公司不斷涌現,競爭對手投入也在不斷地加大,眾安保險將面臨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統計,在全球范圍內,這類公司數量已經達到1700家,并且開始受到了越來越多資本的關注。
復旦大學保險科技實驗室主任許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保險科技公司要想真正成為科技巨頭企業,需要具備幾個條件,一是掌握足夠多的數據,包括傳統經營數據和以前并未體現出價值的場景數據,二是要真正掌握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三是將科技與保險進行結合和轉化的能力。(編輯:閆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