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中國重工業的貢獻。中國鋼企在短短10多年的快速發展,鋼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人人都想通過鋼鐵發財。當狂熱退去,理智回歸,當經濟下行造成虧損,我們開始思考鋼企到底應該何去何從。 2000-2010年是鋼企史上最輝煌的十年。在這10年里,鋼價經歷了飛漲,從2000元每噸漲到了6000元每噸,鐵礦石主產國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也因而在中國身上發了大財。。看看過去鋼鐵企業的財務報表,從每股盈利1元以上到去年的每股虧損幾元,變化可謂“驚天動地”。鋼企會一蹶不振嗎?回收商網小編認為,鋼鐵企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鋼鐵企業正站在下一個風口上,這個風口就是重組和電商。
從歷史中借鑒經驗 目前,我國鋼鐵企業有2450家,幾乎每個省都有像樣的鋼鐵企業,這是按地域建設要求批復的,在鋼價堅挺的那些年里,中國作為一個全球最大的鋼鐵消費國,卻沒有定價權,鐵礦石價格從2000年左右的30美元漲到了2010年的170美元,在鐵礦石定價模式上,中國從長協礦變成了現貨礦,從寶鋼作為談判代表到中鋼協出面談判,均沒有成果,屢屢受挫。因為中國的買家太多了,鋼鐵企業之間在價格談判上互相拆臺是其中的一個根本原因。加上當時的日本從中攪局,價格談判沒有成功的可能。
在上一輪中國經濟周期中,到海外進口協議談判的是國有企業,在海外進行股權收購的也是國有企業,但是,中鋁作為其中最大的國有企業,在談判和股權收購中屢屢受到了挫折。為什么?因為那些資源出口國擔心被中國國有企業控制,加上來自美國的從中挑唆,普普通通的股權收購案變成了帶有政治意味兒的事件。其中對中國國有企業充滿敵意的要數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就是當時與中國最為交好的朝鮮,對中國企業的收購和大量開采,也人為中斷。在國外,中國工人經常無故被當地黑社會毆打等問題的報道也很頻繁。實踐證明,通過股權收購的辦法并不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只雇傭中國工人從事礦石開采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兼顧雙方利益,消除政治因素,才能使合作更持久。
鋼企重組做大做強 新一屆政府自從進行改革以來,針對央企和地方政府直屬企業采取了國企改革的辦法,其大體的意圖是:將這些不涉及國家機密的企業采取混合所有制的辦法,讓民間資本充分進入這些企業,并通過資產證券化、員工持股制度等手段實現靈活經營,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新一屆政府自從進行改革以來,針對央企和地方政府直屬企業采取了國企改革的辦法,其大體的意圖是:將這些不涉及國家機密的企業采取混合所有制的辦法,讓民間資本充分進入這些企業,并通過資產證券化、員工持股制度等手段實現靈活經營,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鋼鐵企業現在面臨著多而散生產方式,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嚴重,生產效率低下,且對外進口原材料沒有議價能力的尷尬,同時,還面臨在高端應用方面的生產技術不足以及環保投入過低等問題。因而鋼鐵企業未來應該通過兼并重組來解決多而散的問題,同時應加快轉型,提高在汽車等制造應用方面的技術應用水平,加大環保投入力度。 有人預計,目前涉及鋼鐵企業的央企重組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預計只留下3-5家央企,包括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在內的鋼企只保留300家,這意味著從2450家鋼企到300家鋼企,要減少2150家,重組率達到了87%,接近90%。 “互聯網+鋼鐵”實現工業化V4.0 前不久,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加大跨境電商模式的發展,插入電子商務的翅膀以后,鋼鐵企業面臨著“互聯網+鋼鐵”的新的發展模式。而寶鋼集團創立的電商銷售模式,其銷售量已經開始顯著增長。隨著這一模式越來越得到認可,未來可能有更多的鋼企加入到這一電商平臺,并將成為鋼鐵企業互聯網發展的一個真實寫照,而且中國可能要建立多個這樣的電商平臺。這一電商平臺,意味著互聯網已經融入到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中了,重組+互聯網發展,是未來鋼鐵企業發展的新的發展模式,也是中國工業V4.0版的最新版本。 不僅如此,鋼鐵企業率先實現互聯網化,有利于實現“傳統產業+互聯網”的整體發展模式的推廣,因而可以判斷,中國工業化V4.0,或許先從鋼鐵產業這個最基礎的產業開始,今后的其它產業均可借鑒這一改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