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德龍生態建材有限公司開發的蘭州市建筑垃圾一體化項目是第十九屆蘭洽會簽約項目之一,該項目是《2015年蘭州市工業循環經濟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打造11條循環經濟產業鏈中的重點項目。8月5日,記者走進這個全國最先進的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對這一運行了一年多的產業鏈標志項目進行了解。(相關報道見8月8日《蘭州日報》一版)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小城鎮建設的推進,建筑垃圾已經成為令各地管理者都比較頭疼的事情。據統計,每1萬平方米建筑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建筑垃圾500噸到600噸,而拆除1萬平方米舊建筑,將產生7000噸到1.2萬噸建筑垃圾。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城鄉建設中每年拆除老舊建筑,會產生建筑垃圾高達2億噸。我國建筑垃圾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面對如此龐大的建筑垃圾,傳統的處理方式大多是由環衛部門收集后統一露天堆放或建議填埋。而個別地方屢見不鮮的隨意傾倒填埋建筑垃圾行為,不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城市環境,而且隨著建筑垃圾中污染因素的揮發和滲透也對地表水和深層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建筑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已經成為我國需迫切解決的問題,更是建設生態城市面臨的重大挑戰。因此,蘭州市建筑垃圾一體化項目,對于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和充分利用垃圾資源意義重大。
雖說這樣的企業有了,但在項目發展上仍存在問題。關鍵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公眾環保意識和建筑垃圾分類存放不強,致使玻璃、木制品、渣土、淤泥、混凝土、水泥澆鑄等廢棄物混合堆放,因而增加了回收的人力、物力、財力和再利用的難度;二是由于政府沒有這類的強執行政策,很多工地未按要求進行傾倒,甚至存在亂排偷倒在近郊四區偏遠區域的現象,未完全實現統一收集處置,直接影響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進程和效率。日本從20世紀60年代末就著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以促進建筑垃圾的轉化和利用。所以,要使建筑垃圾“變廢為寶”,應該發揮政府強制力,落實建筑垃圾處理的法規化、減量化、資源化原則。同時,應有統一的部門牽頭,協調多個部門共同對建筑垃圾從產生到消納期間形成有效監管。相關部門應對轄區內有哪些工程要動工了,哪些工程會產生建筑垃圾有個具體的掌握,主動聯系這些地方將建筑垃圾輸送到回收企業中。最后,還要完善建筑垃圾處置費的制度及其標準,形成產生者付費,資源化利用處置者得到合理補償的運行機制。
總之,建筑廢棄物一體化項目,無論從當下還是長遠來看,對蘭州城市發展的益處是不言自明的。因此,如何把變廢為寶的這堂功課落實到位,是我們的城市管理者眼下急需要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