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蔗渣為主要原料的產業發展模式
以蔗渣為主要原料進行紙漿的生產一般是在制糖工業中延伸出來的一個產業,在各個省市一般都有分布。這種產業發展模式的優勢和其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蔗渣這個本身的原料來說,是從屬于甘蔗制造糖分的副產品,在過去,一般在生產糖分的時候,出來的這種蔗渣副產品都是作為燃料燒掉的。在具有糖分生產優勢的地區,原料的來源比較豐富,生產價格相對比較低廉,制糖與造紙結合能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們可以看出,據估計,每噸一半水分的蔗渣,發熱量約為4.4×10的十次方J,而每噸原煤的發熱量為8.8×10的十次方J,即只需1t原煤就可頂出2t蔗渣,2007年前,企業制造一噸的蔗渣一般的利潤點基本是在一千塊錢左右。就最近幾年,雖然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利潤已大幅下滑,但是總的來看,還是十分可觀的。其次,蔗渣原料可以運用最常規的堿法或硫酸鹽法制造化學漿,易煮易漂,紙漿性能良好,而且蒸煮與漂白的化學品用量也比木材少得多。再次,蔗渣的含硅量與木材的相比,要比木材的高出很多,但是與草漿原料相比,又低出許多。
(二)以竹材為主要原料的產業發展模式
以竹材為主要原料的產業發展模式的主要的產業優勢以及相關特點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首先,這種模式一般集中在竹材的來源比較豐富的地區,通常情況下,竹材的生長期不長,一次栽種的竹子能夠連續幾年使用,基本是3年就可能間伐,每年每畝的產量一般是一到二噸,如果進行了選中優育,年產量甚至可達到三到四噸。制造一頓紙一般需要花費四噸左右的新鮮竹子,這是竹材相比其他材質所具有的明顯的優勢。再次,最適宜做造紙材料的是針葉木,其纖維含量高,細長,還相對比較結實,就竹材的纖維含量來說,也是與針葉木是相近的。從竹材中提煉出來的原料基本接近從針葉木提煉出來的原料,這是除去木材造紙之外的一個重要的造紙材料,比較適合制造一些高檔的制品。再次,竹漿可以單獨與木漿以及蔗漿等進行合理的配比,這樣才能生產出質量優良,價格不高的文化用品和包裝用紙。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造紙工藝也在不斷的進步,連續的蒸煮技術在逐漸的成熟,無污染漂白的技術也在發展,這樣能有效的解決造紙中的纖維度不高的技術難題。
(三)以木材為主要原料的產業發展模式
就目前的市場狀況來說,國際上一些高檔紙質的制造來源主要是一些木漿類的造紙,在世界中使用的紙板產量,有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都是利用木材纖維進行造紙。由于我國傳統造紙行業技術的落后,加上造紙原料配比的不合理,造成了我國紙質需求與供應之間的矛盾在不斷的加大,這是近段時間一來,國際造紙產業對我國造紙產業沖擊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木漿造紙是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造紙行業主要的扶持對象。這種模式的發展優勢極其主要的特點表現在:首先,隨著植樹造林意識的不斷增強,群眾已經普遍能接受種樹來致富的理念,這樣就能增加木材的鋪蓋面積,為木漿造紙提供了原料上的保證。其次,隨著造紙資源供應的短缺,環保壓力也在一步步的增強,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實現了生產企業連續化、產業化和工業化的大生產,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顯著,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中國紙業”循環經濟奠定了基礎。初此之外,還有一種以廢紙回收為主要原料的產業發展模式。
(一)循環經濟的現狀分析
造紙行業的主要特點就決定了這個行業更應該發展循環經濟。主要的原因在于:造紙行業的原料,不管是木材纖維還是非木材纖維都是屬于可再生資源,在經過廢紙回收之后能夠實現再利用,在經過處理之后可以替代一些原聲的前衛原料,再次使用到造紙中去。制漿造紙的時候高耗電,用汽量也是比較大,這比較適用于一些熱電聯產、自己供應原原料,通過化學反應達到燃料的綜合利用。在制漿制作過程中,可以采用比較先進的工藝,從而達到生產用水等方面的循環,這樣能不斷的降低清水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