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每個人都得去,但圍繞著深圳廁所的那些事,不少人有話說。
城市生活離不開廁所。廁所臭、廁所臟,廁所難找,廁所沒紙,乃至廁所男女比例分配不均、母嬰室稀缺等問題,已經成為深圳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主要難題。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圳“廁所革命”進行時——行走在全市多處廁所,包括市屬廁所,商場、圖書館等公共場所的廁所,記者和您一起關注深圳公共廁所帶來的幸與憂愁。
現象1
廁所沒紙?
公園廁紙已納入政府采購
王維波一眼望見了釘在黃色小樓外墻上的衛生間標志,加快了腳步。5月1日,今年“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世界之窗里滿是觀光的游客,位于公園內非洲區的公共衛生間也跟著熱鬧起來,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潮。
“這間廁所是公園里最多人進出的一間。”保潔員蔡阿姨身穿藍色工作服,頭戴遮陽帽,黝黑的臉上還掛著兩滴未干的汗珠子。她從無障礙洗手間里拎出一把掃帚和鏟子,準備清掃衛生間附近路面的垃圾。
正如她所言,這間衛生間的人氣確實不低。兩個洗手池的水龍頭輪流作業,鑲在對面墻中的兩個不銹鋼抽紙盒也一刻未能消停。不過,也有人把衛生間提供的免費廁紙順手牽羊拿著放身上備用——王維波前腳離開,后面緊跟著進門的一位年輕女士便毫不猶豫地從紙盒中扯出一段廁紙。但令人意外的是,她把剛扯出未使用過的一段廁紙直接丟進下方的垃圾桶,重新從紙盒里再扯出一長段新的紙巾塞進口袋留著使用。
“紙巾都是用得少浪費得多,每天往往要換三大袋裝滿紙巾的垃圾,節假日期間有時候還不止三袋呢。”衛生間的另一名保潔員說,有些游客不自覺,擦手的時候一扯好幾張紙巾。所以,在假期人多的時候,每天要裝兩次擦手紙,都是滿滿一大箱,廁紙最起碼也要裝三卷。
“天壇公廁免費廁紙被過度使用。”今年以來被媒體多次報道,天壇公園為了應對過度用紙的現象,3月在多個公廁安裝了“人臉識別廁紙機”,取廁紙必須先“刷臉”。同時,一個人9分鐘內無法在同一臺廁紙機上第二次取廁紙。相較而言,深圳還沒有安裝及使用這種機器,但免費提供紙巾的公共衛生間,也面臨著類似的浪費問題。
在蓮花山公園的一個公共衛生間。“一般沒(紙巾)了就放。”保潔員說,衛生間提供的紙巾用得快,有時候一天要裝10多卷紙。“其實到公園一般都是用自己帶的衛生紙居多。”李阿姨抱起孫女告訴記者,公園的衛生間人太多,很多都沒有提供免費的紙巾,況且有一些提供紙巾的也不知道衛不衛生,所以,隨身攜帶紙巾出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5月1日晚,福田區九方購物中心的一間公共衛生間里,被丟棄的白色紙團堵塞在洗手池臺面的垃圾桶入口處,溢出的部分甚至在臺面上堆砌成一座小山丘。“阿姨沒紙了。”一位小姑娘對著鏡子照了照,伸手拽紙巾的時候卻撲了個空。保潔員答應了一聲,隨即彎腰從洗手池下方的柜子里拿出三大包抽紙。“用紙的人多,每天放好幾次紙,人多了就換得勤。”保潔員說,沒紙了就換新的,曾經有一回衛生間一天換了7次紙,領導懷疑,她便把收集起來的用凈的廢紙筒拿給領導過目,這才讓領導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