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平時的廚余垃圾都是怎么處理的?如果垃圾分類攢積分,可領到雞蛋蔬菜,你愿意參加嗎?昨天,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跟老年人喜歡用積分換蔬菜雞蛋相比,城區的年輕人更看中換紗窗、修傘等便民服務。據悉,今年南京還要在全市10個區,282個小區放置垃圾分類桶,實施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可換雞蛋蔬菜和便民服務
怎么讓“要我分類”變成“我要分類”?早在幾年前,棲霞區堯化門地區就推廣了垃圾分類,在部分小區內,放置“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分類垃圾桶,讓市民自覺對垃圾進行分類,并對垃圾分類的市民進行積分制,積3分就可以換一個雞蛋。
記者了解到,垃圾分類可回收包括紙板、泡沫板、金屬、玻璃、衣物、塑料和電器家電等7大類垃圾,以及廚余垃圾和有害垃圾。
實際上,舊衣服、塑料瓶、利樂包、舊電池等看似“沒用”的物品,都可以拿來換黃瓜、土豆、蘿卜等蔬菜,也能換食用鹽、洗潔精等家中常用的物品。
城區一個小區每日回收廚余垃圾約240公斤
昨天上午,記者從鼓樓區江東街道聚福園小區了解到,該小區總共有1314戶,自2015年10月份起,實行垃圾分類市場化模式,截至目前,辦理積分賬戶624張,每日持續投放廚余垃圾戶數為300戶左右。
負責該區廚余垃圾分類回收的南京志達環保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游海燕稱,垃圾分類共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綠積分,一是藍積分。綠積分為居民每日投放的廚余垃圾產生的積分,積分方式為一日一次,一次一分,3個綠積分可兌換一個雞蛋,每個月可換10個雞蛋。
藍積分由居民家中的廢舊物品兌換產生。一個藍積分即為一毛錢,居民得到的藍積分可在現場直接兌換成蔬菜、日用品。
聚福園社區副書記袁媛稱,現在小區每日回收廚余垃圾240公斤左右。先后也開展垃圾分類回收的活動80多場,參與人員也大多是中老年人,相對于換雞蛋和蔬菜,年輕人更愿意接受換紗窗、磨刀、修傘等便民服務。
垃圾分類參與率,城區只有堯化門地區的一半
昨天下午,南京志達環保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陳碩告訴記者,垃圾分類從2011年前后就已開始,現在市民的垃圾分類環保意識和剛開始相比也越來越濃,今年公司還要在全市10個區52個街道的282個小區,放置垃圾分類桶。
陳碩也表示,雖然垃圾分類已進行有幾年了,可各區也各不相同,如堯化門地區的垃圾分類就遠遠高于其他地區,現在堯化門地區大部分小區的市民參與率,都能達到40%,而城區只能達到20%,還有的小區只能達到10%。
記者了解到,參與垃圾分類的大部分還是中老年人居多,也和實施的時間長短有很重要的關系,堯化門地區起步最早,而且人口老齡化也高于市區,所以垃圾分類也好于城區,但城區參與率每年呈上升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