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人而言,垃圾被丟棄之后即從視線中消失,可你又是否知道,這些生活垃圾最終去向何方?又是哪些人,在日復一日地與垃圾打交道,讓我們的城市干干凈凈?
7月10日凌晨,記者跟隨這些三門峽的勞動者,記錄下垃圾的“出城之旅”。
1
凌晨4點,市區永興街
環衛工夫妻倆:蹲地用手抓,垃圾裝滿兩輛架子車
當城市還未蘇醒,路燈下掃地的聲音卻已蔓延開來。
59歲的李在糧負責市區永興街(文明路至崤山路)及文明路部分路段,全長近300米。可要趕在早上6點前打掃干凈,仍非易事。
“市場周邊的垃圾量很大,加上路邊的超市、水果店,每天早上的垃圾就要裝滿2輛架子車。”李在糧說,除了道路上的垃圾外,路邊垃圾桶也要掏干凈。
李在糧歲數大了,垃圾裝滿車后,拉起來有些吃力,老伴兒衛朋草心疼他,每天早上也會跟著出來。路燈下,李在糧在前面大掃帚比劃,衛朋草跟在后頭一點點裝。四下無人的街,只剩“唰唰”的掃地聲。
當街頭刮起微風,讓整個城市都涼爽下來,李在糧夫妻倆卻有些著急。
“一刮風,本來掃好的垃圾亂飛,這咋弄嘛。”衛朋草一邊小聲嘟囔,一邊加緊裝著。因怕垃圾被風刮跑,來不及用掃帚,夫妻倆慌忙蹲地上開始上手,抓起一把就向垃圾袋里塞。
終于,一輛架子車裝好,夫妻倆拉著車走向不遠處的垃圾中轉站。和路燈下掃地時的安靜不同,此時中轉站門口,是另一番車水馬龍的熱鬧,附近運送垃圾的三輪車、架子車匯聚在此,排隊等著“卸貨”。因大門還未開,趁著難得的空閑,大家聚在一起閑聊。
空氣里滿是垃圾的味道,有人遠遠地蹲在一旁,點上煙,自顧自地吞云吐霧……
2
凌晨5點20分,市區文化路垃圾中轉站
運輸車隊司機:忙得像打仗,全年無休
40歲的劉長是運輸車隊的一名司機,每天凌晨5點出車,已成習慣。劉長開的車屬新換代的壓縮式對接垃圾車,每車裝載量為6至7噸,和原來散裝不同,如今垃圾中轉站內均為壓縮處理,劉長只需倒車至指定地點后,打開后門,壓縮后的垃圾便被直接塞進車廂,全程不到一分鐘。
裝車時,劉長一直沒下車,而是忙著發微信。
“我們有個微信工作群,每天這會兒像打仗一樣,得隨時注意群里通知才行。”劉長告訴記者,目前市區共有10個垃圾處理站,主要由6臺壓縮式對接垃圾車全天滿負荷運轉處理。當運輸開始時,哪里的中轉站已滿,哪里需加派車輛,都會在群里通知。
除此之外,每天還有3臺勾臂式垃圾轉運車和1臺擺臂式垃圾收集車也全部出動。
凌晨5點50分,6輛滿載垃圾的運輸車集合后,統一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