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今天老師講了垃圾分類的知識,以后家里吃剩下的蘋果核和廢棄的黃菜葉千萬不要亂扔了,我們可以在門前的那顆樹旁挖個小土坑將他們埋進去,當成樹的肥料……”近日,九龍坡區陶家小學三年級二班學生王研欣在放學路上拉著媽媽的手說。
今年以來,重慶九龍坡區陶家鎮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將垃圾分類收集知識帶進課堂,并組織開展親子活動,以學生帶動家庭,號召全鎮人民從自身做起,向鎮村垃圾宣戰。
據悉,陶家鎮以文峰村為試點,年初開始引導村民進行垃圾分類。村民根據垃圾分類宣傳冊及工作人員講解的知識,辨認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可處理的如瓜果皮等自行漚肥,不可自行處理的則裝袋放置于垃圾收運點統一處理。
垃圾分類和處理鏈條建立后,文峰村村容村貌大為改觀。各村居紛紛效仿,主動加入到農村垃圾日產日清和垃圾分類的隊伍中,鎮村環境面貌有了很大改觀。目前,村民們又積極參加到“最美院落”評比中,全民爭做“最美”,共同扮靚美麗鄉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經歷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在大城市里尤為顯著,在農村就落后許多,對于農村來說,我們也不能忽視,建設美麗鄉村,改變農民的生活環境已經是提到日程的時候了,建設農村衛生環境,首先需要的就是垃圾分類,然后就是對農村環境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