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車是往來于城市各個角落的“清道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喧囂熱鬧的城市街頭安靜了一個多月,但環衛車的作業卻從未間斷:清掃路面、吸塵灑水、轉運垃圾,為保持城市的干凈和體面出著力。也許,很少有人注意到,近幾年的環衛車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噪音低了、排放少了、種類多了……依托于新能源汽車行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環衛車也迎來了一場電動化、智能化的創新革命。
“新搭檔”帶來新體驗
馬磊近段時間在工作上順心了不少。
馬磊是西安市高新區的一名環衛車司機,以往開著清掃車作業時,提醒行人的音樂聲、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掃刷轉動的機器聲混在一起,在這樣雜音繞耳的環境下,馬磊要連續工作8個小時,每次下班后他都會感覺“世界一下清靜了”。
2019年,馬磊換了一個“新搭檔”——純電動新能源清掃車,“噪音沒了,排放沒了,以前一輛車需要兩個人,現在自動化操作,我一人就夠了,方便得很!”馬磊感慨道。
像這樣的純電動新能源環衛車,高新區目前擁有33臺,包括清掃車、灑水車和垃圾分類轉運車。“這是我們車隊如今的‘新寵’,環保、節能、操作方便,雖然貴了些,但跟傳統環衛車比起來,少了每年每臺20余萬元的保養費和油費,運營成本降低了,性價比高。”西安市高新區城管局市容環衛部車隊主管任西雷說。
任西雷與環衛車打交道有十幾年了,曾參加過多次環衛車輛產品推介會。任西雷介紹說:“近幾年對環衛車的環保標準要求越來越高,以前車隊里的柴油車新車使用不到兩個月就會冒黑煙,根本達不到環保要求。另外,環衛車的產品類型也越來越多樣化,展會上曾展出過應急車、除雪車、可吸水的吸塵車。目前,純電動環衛車在城市管理中比較受歡迎。”
不只是西安市高新區,從2016年開始,西安市多個區縣相繼更新了一批新型環衛車,新能源電動環衛車逐漸成為城市管理的“新寵”。
市場政策雙輪驅動
2019年10月,比亞迪與北京環衛聯合打造的全新T8F純電動洗掃車華麗亮相,力量感很強的X型前臉搭配籠式合金雙色車身,時尚與科技感交融的外觀令人印象深刻。
車企的創新動力和商機來自于環保標準越來越高的環衛車市場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利好。
陜汽集團自2009年聯合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成立了國內首家“新能源重卡實驗室”,2016年就先后開發了插電式混合動力垃圾車、純電動洗掃車等10余款明星產品,目前在西安市投用的60余臺純電動垃圾轉運車運營情況良好。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中國環衛車總產量為65124輛,同比增產22490輛,增幅52.75%。
作為國內最早投入新能源卡車研發項目的企業之一,比亞迪于2012年開始研發純電動卡車,目前已累計投放超過6000臺純電動重卡,最早投入使用的純電動環衛車的單車作業時間已超過8000小時。
2019年,多個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類,為環衛車企業帶來了新商機。據陜汽控股環衛車項目經理宋少飛介紹,目前環衛車企業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裝備服務”型的環境產業化企業,一類是“制造銷售”型的改裝企業。前者通過環衛服務項目拉動車輛銷售,垃圾分類的推行促使其擴大智能裝備應用規模,推動車型更加系統化、專業化、網聯智能化,從而提高盈利預期。而單一型的改裝企業,則在垃圾分類裝備的市場需求推動下,其車型款式、結構功能等也日趨多樣化,但其在品質及制造成本等方面的競爭壓力也在日趨加大。
比亞迪商用車市場部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在環衛車市場中,一方面,受垃圾分類、農村環境整治等環衛政策進一步落地執行影響,相關車輛需求增多,增量市場凸顯;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的環境特點,定制化需求和產品附加值明顯增加,餐廚垃圾車、密閉式桶裝垃圾車等垃圾處理類產品的招標總量明顯上升;此外,環衛車電動化趨勢明顯,新能源環衛車很受市場青睞。
新能源化不可逆轉
“從當前來看,傳統環衛車還是占多數,高新區環衛車總共270多輛,其中只有33輛純電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購置成本太高。”任西雷說。
究其原因,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相關產業政策變動導致行業驅動力不足。另一方面,環衛車與其他類型車輛不同,需要進行定制化生產與配置,目前市場中不同品牌、車型,在產品質量、性能等方面仍舊參差不齊,而且還存在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不統一問題。此外,充電樁便利性、續航里程、電池充放電衰減等,也是影響純電動環衛車推廣使用的不利因素。
不過,業界對新能源環衛車未來的創新發展普遍看好。比亞迪商用車市場部負責人指出,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于調整期,長期來看,行業穩中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行業發展仍處于上升模式,環衛車的創新革命依托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將迎來長期向好的發展機遇。
宋少飛表示,未來環衛車的創新革命必然以科技創新為發展趨勢,加大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將是各企業必然的選擇,環衛車的新能源趨勢不可逆轉。具體來看,未來幾年,燃料電池環衛車及節能降耗技術,環衛車無人駕駛,5G整車聯控技術,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智慧環衛平臺應用等,將引發行業的新一輪發展。另外,以“燈塔工廠”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智能工廠,將在專用車行業領域掀起一場從訂單管理、產品設計,到銷售模式整個鏈條的產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