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明社會的發展進步,許多人都已經習慣將垃圾扔到垃圾桶,街面上也越來越整潔。
但最近有不少市民反映,在成都市一些城區主干道上,垃圾箱數量明顯減少。這不免讓人擔心起來,垃圾箱減少了是否會增加環衛工人的工作壓力?是否會讓整潔的城市變得臟亂起來?還是說會反之會提升市民的素質,讓城市繼續干凈美麗下去?天府早報記者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走訪調查。
市民
一個月前就發現垃圾箱減少了
根據市民報料,記者先后來到了長順街、府青路一段、人民中路一帶,發現街面上的垃圾箱數量確實有所減少。
在長順下街和長順中街走走,粗略估計,大約每隔200米左右安置一個垃圾箱。從長順上街到小南街一帶,垃圾箱的分布則更加稀疏。市民李女士一直居住在小南街上,她更是深有體會,“有一天我帶著早餐出門,走出小區門口差不多就吃完了,然后就一直沒找到垃圾箱,最后都走到人民公園才看到一個垃圾箱。”
從金河賓館路口一直走到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在這2公里多的路上,記者幾乎沒有看到垃圾箱,唯一在寬窄巷子入口處安置了一個垃圾箱。而在此之前,可是每隔數百米就能看到一個垃圾箱,尤其是在公交站臺、地鐵口這些特定區域。
在錦興路附近居住的江小姐也是感同身受,當記者問到你有沒有覺得身邊的垃圾箱數量減少時,江小姐回復說:“一個月前就有發現,錦興路上的垃圾箱減少了不少,特別是在公交站臺,很多時候都習慣了在那兒扔垃圾,但有一次就發現,錦興路上的兩三個公交站都沒有了垃圾箱,隨之出現的是環衛工人自制的‘垃圾桶’,雖然也能解決扔垃圾的問題,但從美觀和整潔方面來說,確實就差了一些。”
環衛工
垃圾箱減少 垃圾反而沒增多
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垃圾箱變少了,但是路面的清潔卻依然保持良好。
一位正在清掃路面的環衛工人蔡大姐告訴記者,最近垃圾箱確實是減少了,但街面上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亂扔亂丟現象。“之前有一天接到通知說,片區內的垃圾箱會減少,開始時還擔心工作量要增加,結果幾天下來發現,我們的工作量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地上垃圾沒有明顯增多。”
這時一位手拿飲料瓶的小伙子走了過來,將瓶子順手扔進了蔡大姐的撮箕里并說道,“走了好遠哦,一直沒看到垃圾箱,幸好看到環衛大姐了,不然拿回單位就有點兒搞笑了。”
順著蔡大姐指的方向,記者發現除了大路主干道外,不少小巷的垃圾箱也減少了一些。
爭議
減少垃圾箱 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對于垃圾箱減少這個問題,記者隨機采訪了一部分市民,大家對此看法褒貶不一。
在人民中路二段工作的蘇女士說,“雖然短期看上去是不太方便,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確實是件好事,我們必須要支持。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帶著兒子去了新加坡,那兒真的是座‘公園城市’,街上沒有看到垃圾箱,聽說在日本也是這樣的,大家已經改變了走在路上扔垃圾的習慣,很多時候垃圾在家就分好了,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整個城市特別整潔。”
但也有少數市民表示,不便利就是最大的影響,“以前逛街或等公交車時,丟垃圾很方便,幾步就有一個垃圾箱。現在只能把垃圾捏在手上,有時走完一條大街都找不到一個垃圾桶。”胡女士抱怨到,“我承認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有時候還是要考慮具體情況,便利性和市民整體文明素質等多方面都要顧及到啊。”她擔心背街小巷垃圾箱減少后,會出現垃圾亂丟現象,建議只減少主干道的垃圾箱,不要減少背街小巷的垃圾箱。同時,由于公交站臺附近人流量大,可以適當設置垃圾箱。
整治
已對10119個果屑箱進行調整
記者從成都市城管委了解到,為規范街面果屑箱(桶)設置管理,近期成都市城管委對“5+2”城區開展了果屑箱(桶)擺放位置調整和減量工作。截至4月15日,共對10119個果屑箱(桶)進行了嘗試性調整,其中拆除9001個,優化調整1118個。
今年1月至3月,成都市城管委環衛處開展了果屑箱(桶)的相關調研工作,發現存在空桶率較高、增加污染源、擺放位置不美觀等問題。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中心城區(5+2)區域果屑箱(桶)數量總計19287臺,其中主街干道6941臺,次干道8059臺,背街小巷及其他區域4287臺。
成都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調整10119臺果屑箱(桶)后,其設置間距過于密集,空桶率較高,資源浪費的問題仍然存在。
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首先是果屑箱(桶)設置不夠科學,其次是果屑箱(桶)式樣繁雜不統一,截至4月15日,中心城區(5+2)各類場所(公園、博物院、地鐵站進出口、湖等)果屑箱(桶)樣式多達31種。還存在分類投放引導力度不夠、環衛公司日常管理不規范、果屑箱(桶)與周邊環境不協調等問題。
接下來,成都將以精細化管理城市美學為統攬,以便于投放、引導分類、協調環境、美化生活為基本準則,結合公園城市建設,嚴格落實最新標準規范,在全市范圍統一果屑箱(桶)設計款式與擺放標準,進一步對現存果屑箱(桶)進行規范設置,持續開展果屑箱(桶)減量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宣傳工作,讓城市更加干凈整潔。